砥砺奋进勇探索 特教路上结硕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前,乐山师范学院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在学校特殊教育学院,今年新入学的听障本科学生代表通过手语翻译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昌盛及新时代的新蓝图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空前关注,从十七大报告的“关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报告的“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报告的“办好特殊教育”,充分说明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质量高度。

    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高质量?提高特殊教育的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是四川省一直在探索的方向。学校依托2012年省级特殊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较好办学成效。

    办好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期教育事业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谱写新篇章。

    教育情怀:传承“仁爱”以生为本

    乐山师范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著名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故乡乐山市。学校是川渝两地率先开展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之一。早在1990年就依托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设置了特殊教育师范部,开设听觉障碍、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两个专业,同年招生培养特殊教育师资。2003年开办特殊教育专科专业,2011年开办特殊教育专业本科,2015年增设教育康复学本科、开办残疾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立特殊教育学院。

    目前,学校纳入国家发改机构、教育部门、中国残联“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单位,建设了四川省高校仅有的国家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拥有仅有的省级研究平台与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同类专业仅有的省级本科应用型示范专业。2016年批准为“手语翻译员”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单位。

    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生为本、仁爱师德”的特殊教育校园文化。特殊教育专业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探索出了“特殊教育+教育康复”人才培养范式,凝练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特殊儿童康复与训练两个专业方向,整合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康复学等课程内容,实现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类专业的融合。

    学校在培养特教师资的同时,亦积极推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从2015年起,采取单独考试、单独招生的办法,招收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两个专科专业听力障碍考生。今年,学校特殊教育专业为特校、普校、残联康复机构培养“特教+康复”复合型教师,首次招收特殊教育专业听障本科大学生,使学校特殊教育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没想到,我还能上本科,我们在大学里学得开心、过得舒心,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在学校找到家的感觉。”听障本科生范玲用手语表达。

    多样实践:在锻炼服务中培养特教师资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学大楼位于学校北校区,崭新的教学大楼紧邻乐山市的“城市之肺”绿心,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教学楼内的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心,分别设有特殊儿童动作训练室、个别化教育计划实训室、艺术治疗室和语言训练室等。

    每逢周一至周五的下午,特殊儿童课程与个别化教育小组、言语与语言治疗小组、动作训练小组、艺术训练小组、自闭症社交与情绪行为训练小组5个特殊教育专业小组的指导教师及大学生志愿者,都会带领特殊儿童们在训练中心开展康复训练活动。在现场观摩的一名特殊儿童家长告知:“带孩子来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后,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进,变得比以前要开朗,行走更加协调,这样的康复训练带给了我们希望。”

    特殊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汪红烨教授介绍:“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康复中心免费为家长提供咨询与教育服务,免费为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康复训练。在服务社会,惠及特殊人群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与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促进了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不止于此,学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还体现在“送教上门”。在校外实践基地——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常年可见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经过近一年半的志愿服务,以专业特长对特校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同时,丰富人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心,无论在思想上还是专业技能上,我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学生志愿者邓瑶分享了参加志愿服务的收获与体会。

    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夯实并且与行业对接,实验中心认定为省残联定点康复训练机构。省级示范教学中心与研究中心集专业教学、学术研究、专业实践、社会服务为一体,发挥全面育人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建设为开放式、服务式基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精神与情感、职业态度与技能,形成了“社会服务导向、专业支持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服务体系,与特校、康复机构实现了无缝联结。特别是开展的残障学生教育康复专业志愿者活动“嘉州阳光青年助残计划”获得了团组织全国青年志愿者项目金奖;“庆瑶工作室”助残励志活动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聚焦残疾人基础设施——基于西南地区7418名城市居民无障碍意识调查”获得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挑战杯三等奖。

    职后培训:着力特教师资职后培养反哺职前培养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性问题、能力素质提升问题等也日益凸现。为此,进行集中职后培训是特殊教育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现实所需。

    乐山师范学院在全川的所有师范院校中,一直致力于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在全省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省残联、省教育部门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最后决定把‘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落户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章永副教授介绍说,三年的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全、精、实、新”分层施培,做到了行业与专业、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研究、培养与培训、师德与情怀的大融合,取得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培养效果。

    2010年至2016年,乐山师范学院共开展了特殊教育教师国培、省培项目26项,培训在职特殊教育教师3388名,参训的学员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西、内蒙古等18个省市区。如2015年,学校承担了三项“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特教培训项目(培智教育教育康复、聋教育),是全国十所承办特教培训的高校(机构)中培训项目数首位、培训人数第二的高校。

    国际视野:开放培养谱写特教新篇章

    开展学术交流,实施教学改革。学校实施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互为促进的方略。定期举行基础教育论坛。2013年11月,举办“关注教育公平,积极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国际论坛,围绕“残疾人教育体系”“残疾人职业教育”“残疾人康复”等主题展开讨论。2015年9月,召开了“教康结合协同教学”的教学研讨会,邀请了重庆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上海浦东辅读学校教师来校开展案例教学、示范教学等教学研讨。与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机制,引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资源,实施本科教学“双导师”制。

    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切实推进教学改革。该校着力打造“特教+康复”青年教师研修团队,组建了教育康复5个方向的青年教师教学研修团队。同时构建了专项技术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专业研究小组督导的培养机制,通过外送一线机构、特校、高校培训以及引进外援专家校本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26名。

    立足国际视野,做好引智工程。学校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捷克残障人士康复教育研究与发展项目,按照国际专业水平引入课程资源、开设拓展课程,如残疾人辅具技术开发、教育康复课程“艺术治疗”等,由外籍专家牵头开展校本培养,提升师生专业能力。

    学校特教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全部就业,对口就业率93%以上,已覆盖全省125所特校及相关机构,目前在校生人数占全省特教专业学生总数51%以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获得国家挑战杯、全国教育康复技能大赛、省级师范技能大赛等各类奖项10余项。第三方麦克斯评价学生课程满意率为90%,位居学校前列。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乐山师范学院聚力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站高望远,豪情满怀,在地方党委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正积极筹建四川省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决心为促进四川及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再创佳绩!